close
標題:

我想問個"卍"字?急救!!快!!

發問:

點解會有呢個字呢? 同埋佛教有d咩理念? 有20分架!!快d黎答!! 要做project 更新: 咁佛教有d咩理念呢?

最佳解答: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卍字的由來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見的符號,讀作「萬」或「室利靺蹉洛剎囊」,是佛陀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據《長阿含經》說,它是第十六種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六說,是佛陀的第八十種好相,位於胸前。《十地經論》十二卷說,在悉達多未成佛時,胸臆間即有功德莊嚴金剛卍字相。 《方廣大莊嚴經》卷三說,佛的頭髮有五個卍字相。《有部毗奈耶雜事》第二十九卷說,佛的腰間也有卍字相。《大般若經》第三百八十一卷說,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卍字。 這個卍字是個吉祥的符號,稱為吉祥海雲,又稱吉祥喜旋。這個符號在佛教之前的印度早已存在,印度教的主神毗濕奴和克里希納,胸前就有卍字相,據說是胸毛。在古印度的傳說,凡能統治世界的轉輪聖王,皆具有三十二種大人相。這個符號在公元前三世紀始被用於佛典。是以《金剛般若經》中說佛是法中之聖王,具有三十二種大人相。 卍字有左旋和右旋之分,到底哪一個是對的,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所謂左旋,是指卍的折曲向左,如卍。所謂右旋,是指卍的折曲向右,如。現時看見的佛像有些是左旋的,有些是右旋的,究竟哪一個對呢?解答這個問題,要放在較大的脈絡中去看。 首先我們要知道,卍字不是在有了佛教以後才有的。在佛教以前的印度早就存在。在印度,這個符號叫swastika,由 Su (吉祥)和 Asati( 有) 兩字合成,是一個寓意吉祥的符號。 此外,在印度以外的地方也有發現。這些地方包括中國、俄國、西藏、日本、埃及、古代的克里特和特洛伊、斯堪的那維亞、蘇格蘭、愛爾蘭、美洲的印第安土著、南美洲的瑪雅、阿剌伯、美索匹達米亞、羅馬和早期的基督教、拜占庭。由於廣泛的發現,因此被視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像來研究,人類學家稱之為「十字紋」或「太陽紋」,一般相信與太陽有關。 在各地的發現中,左旋和右旋的卍字皆有。以中國為例,考古工作者發現,在佛教傳入以前,在甘肅、青海、廣東、內蒙等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曾發現過卍字圖案。而在各地陶器和絲綢上發現的卍字,有左旋的,也有右旋的。 有學者認為左旋和右旋具有不同的意義。一說右旋的卍字代表太陽在北半球由東而南,然後在西的方向。而左旋的卍字代表黑夜。在印度,右旋的卍字代表父神的力量。而左旋的卍字代表母神的力量。還有一說法認為右旋的卍字代表生命的力量。而左旋的卍字代表邪惡的力量。 這些都是一些學者的猜測,由於卍字的發現相當普遍,而且不像是從某一地方傳開的,於是學者猜測它一定與人類的一樣重要而又普遍的事物有關。有些則猜是一種古代易於防守的城堡的造型,有些猜是代表太陽運動的方向。 佛教傳入中國後,卍字也傳入了中國。但這一符號如何翻譯,卻大傷腦筋。鳩摩羅什和玄奘都把它譯為「德」,菩提流支在翻譯《十地經論》時把它譯作「萬」,那是取萬德圓滿之義。到武則天的時代則乾脆把這個符號的音和義分開。她欽定 讀音為「萬」,意思是「吉祥萬德之所集」。至於左旋右旋孰妥,唐代慧琳法師撰《一切經音義》,是以中國佛典中卍字相以右旋居多。但即使到了現代,這個字是左旋是右旋還是很不統一的,如《辭海》上寫作「卍」, 在現代,由於希特勒曾用一傾斜的右旋卍字作為納粹黨的徽號,因此許多不明東方傳統的西方人士,看見佛教也採用這個符號,便覺得很驚奇。其實那是不同的,佛教的卍字是中正平衡的,而納粹黨的卍字則是 45度傾斜。前者代表吉祥、生命和創造的力量,後者則代表毀滅的力量。至於希特勒為何選用這個符號作為納粹黨的徽號,則有不同的說法。 一說是他請考古學家研究,有甚麼符號是可以用來代表雅利安族的,於是找出了 字 。但其實在雅利安族入侵印度以前1000年,這個符號已經在印度存在。一說是他小時在教堂曾見過這符號,覺得有神秘的力量。一說字其實是希特勒的黨衛軍 (Schutzstaffel),簡稱作 SS 的兩個 S 字疊成的。據說這個徽號的設計者原先是設計作向左旋的,但希特勒堅持要作右旋。其原因可能是希特勒曾向西藏的喇嘛學習,而喇嘛教的字便是右旋的。 將神聖的符號作顛倒運用,並非罕見的現象,如敵基督的像徵是個倒轉的十字架。在印度神話中,毗濕奴曾化身獅首人,是以埃及有倒過來的獅身人面像。在西藏密教,對每一個佛教的神衹都造了一個相應的密教神祇。是反其道而行,且有足夠力量與正道神祇對敵的意思。 參考資料: http://www.kundalini .org.hk/sychinese/2_ buddhism_p1.htm

其他解答:

"卍"本是古代的一種吉祥符號。中國古代的譯師有譯為:德"字,也有譯為"萬"字,就是"萬德匯聚"的意思。而"萬"字的音譯已經被普遍使用。後來卍字被佛教採用,作為吉祥如意的象徵。|||||卍卐(梵文:???????? ,IAST:svástika;好運的象徵)或卍,是古代印度宗教的吉祥標誌。中國唐代武則天將卐定為右旋,定音為「萬」,義為「吉祥萬德之所集」。佛教中一般寫作「卍」。中國傳統紋樣中就有使用這個符號的萬字不到頭。 唐代高僧玄奘將卍翻譯為「德」。 卐也被用作納粹德國納粹黨的標誌,但是有區別。 卐字的形態是在十字的基礎上將其四臂選擇90°方向向左向右的都有.一般,卐字有正著或傾斜45°角的兩種畫法.在卐字的印度原形中,四筆的每筆中還包括一點(在西藏原始宗教苯教中,卍字(g.yung drung)是「永恆不變」的象徵,由於藏傳佛教中使用的轉經筒都是從左向右轉,所以都寫作「卍」。西方語言中卐字稱為swastika,這源於梵語--????????, 佛教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被稱為佛陀)在西元前6世紀以前建立,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或者佛陀)的意思是覺悟者,而「教」可以理解為宗教或教育,意為佛陀對大眾的一種普遍而傳承的教育。佛教重視人類心靈的進步和覺悟,人們的一切煩惱(苦)都是有因有緣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生死輪迴。惟有斷滅貪、嗔、痴的聖人(佛陀、辟支佛、和阿羅漢)才能脫離生死輪迴,達到涅盤(清涼寂靜之意,即無有煩惱),釋迦牟尼就在35歲時成佛,並對眾人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佛教徒的目的即在於從佛陀的教育(正法)裏,看透苦迫和「自我」的真相(緣起法),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成佛,或者成阿羅漢。 現代佛教可分為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二大傳承,北傳佛教又可分為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因此又可分為三大傳承。(詳細的分類請參考佛教宗派。)南傳佛教大致上就是上座部佛教,北傳佛教大致上就是大眾部佛教,包括大乘佛教(主要是漢傳佛教),以及秘密大乘佛教或金剛乘佛教(主要是藏傳佛教)。各傳乘在佛教的根本教義基本上沒有分別,在修行特色上與一些理論上則略有分別,以菩薩行理論的分別為最顯著。 佛教目前主要流行於中國大陸(30%)、台灣 (28%)、日本(71%)、韓國(23%)、蒙古(93%)等東亞地區以及泰國(94%)、柬埔寨(93%)、緬甸(90%)、越南(50%)、斯里蘭卡(70%)等東南亞國家,在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佛教徒人數有7億多,占世界總人口的11%。 佛教由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被尊稱為釋迦牟尼或佛陀)35歲時創立,由於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代說法有兩種(參見釋迦牟尼條目),佛教開始的時間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是在西元前523年5月月圓之日,另一種認為是在前589年或前588年。當時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創立佛教,在其後的幾十年中雲游四方,度化了許多弟子,佛教影響逐漸擴大。 釋迦牟尼死(入滅)後,弟子們整理出他的言行說教,通過幾次結集,成為經、律、論「三藏」。之後佛教在古印度發展非常迅速,到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成為了國教,佛教得到了極大的弘揚。隨著形勢的發展,佛教修正並發展了釋迦牟尼的學說,分化為18個部(有的說是20個部)。1世紀時產生了大乘佛教。 從孔雀王朝開始,佛教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傳播。南傳佛教(又稱小乘佛教)主要影響泰國、緬甸、柬埔寨、斯里蘭卡等地。北傳佛教(又稱大乘佛教)又分為兩個支派,一個經喀什米爾到達新疆,在漢朝時傳入中國,形成漢傳佛教,後又傳入朝鮮、日本以及越南;另外一支則主要在西藏地區傳播,稱為藏傳佛教,後來又傳入蒙古和中國東北等地區。 印度教信奉神靈主宰一切,認為通過對這些神靈進行祈禱,就可以獲得現世的種種好處,於是漸漸出現各種祭祀,以及對各種神靈的贊詠,進而成為四種《吠陀》。 根據玄奘法師的名著《大唐西域記》的記載:「其婆羅門,學四吠陀論。一曰壽,謂養生繕性;二曰祠,謂享祭祈禱;三曰平,謂禮儀占卜,兵法軍陣;四曰術,謂技能伎數,禁咒醫方。」 因為種族等級、社會分工、文化教育等的長期巨大差異,古印度社會漸漸分化成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等四種非常不平等的階級,其中婆羅門主要從事祭祀,剎帝利世襲軍政,吠舍經營市農工商,首陀羅則為貧窮的自由民,但是接近奴隸的地位。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賤民」,地位更低,被稱為「不可觸者」。 唐朝留學印度的義淨法師在《南海寄歸內法傳》中這樣記載:「五天之地,皆以婆羅門為貴勝,凡有坐席,並不與余三姓同行。」(印度古來譯作天竺,有東、南、西、北、中之分,稱為「五天」。)甚至當時人們認為,他們的「梵天祖公」在創造人時,婆羅門是從口生,剎帝利從肩生,吠舍從腹生,首陀羅則從足生。 賤民從地下出生。時至今日,雖然經過了聖雄甘地的不懈革新,種姓制度仍然籠罩在印度社會上空。 公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出現了各種非婆羅門思想,主要有以下六個流派: 阿耆多派:他們認為人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否認靈魂,反對祭祀,具有唯物論的思想,以追求現世快樂為目的; 散惹夷派:主張對一切問題不作決定說,認為哲學辯論,得不到最後的解答和知識,是一種主觀主義學派; 末伽梨派:主張沒有業報,一切修行都徒勞,只要經過很多世,大家都會解脫,屬於定命論者; 不蘭迦葉派:也是否認善惡報應,否認社會道德,主張縱欲; 波浮陀派:認為人由地、水、火、風、樂、苦、命等七大元素組成,元素分離便是死亡,爾元素永存,具有唯物思想; 尼乾子派:主張通過苦行,來加速受業報,從而更快地解脫。嚴禁祭祀,嚴格地不殺生,有的甚至衣服都不穿,被戲稱為裸行外道,後來發展成為奢那教,在現在的印度,仍有一定的影響。 六道輪迴 佛教認為一切有情眾生都在天道、人道、阿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這六道裡生死流轉,無有止境。 四諦 根據佛教,佛陀一生所教的內容主要就是知苦與滅苦。四諦學說是佛教教義的核心。 苦諦:佛教認為人生在世,哪一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等諸多苦難。這些苦難不會因為人的死亡而結束,因為人死之後並不是徹底的消失,仍然會在六道中輪迴不息,不論在天堂、地獄還是人間,苦總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佛教還認為,世間的萬物都是變化不定的,沒有永恆,這叫做無常。對眾生來說,這種永無止歇的變化本身就是一種苦。 集諦:集諦是講苦產生的原因。佛教認為世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有情眾生之所以會受苦,皆是由於在無盡的輪迴過程中,在貪、嗔、痴這三毒的驅使下做下很多的業,這些業積累起來成為未來的苦因。 滅諦:佛教認為只要是在六道中輪迴,就無法避免會受苦。有情眾生要想從苦中真正的、徹底的解脫出來,只有脫離輪迴這一個辦法。 道諦:為了脫離輪迴,必須進行修行。佛陀給出的方法主要為戒、定、慧三學。經過從四念處到八正道,一共三十七道品的次第修習,便可以達到涅磐,永遠從輪迴中解脫出來。 以上所講的四聖諦是佛陀在世時對弟子們宣講的教義,這些教義後來被稱為原始佛教或小乘佛教。 在佛教建立大約五百年後,大乘佛教在印度興起,對佛教理論有較大的發展。 如果說原始佛教的核心是一個「苦」字,那麼大乘佛教的核心就是一個「空」字。 大乘佛教認為這個世界,不論是有情眾生還是物質元素,乃至時間空間,都是人們所感知的假象,並非真實存在。因此要想解脫苦,並不一定非要按照佛陀所說的那樣從六道中徹底脫離,因為所謂「六道」,甚至「苦」本身,在大乘佛教看來都是人們所感知的假象而已。而且即使從六道輪迴中脫離出來,成為阿羅漢,按照大乘佛教的標準來看只能算是暫時的脫離痛苦,根本不是真正的解脫。 大乘佛教認為,人們只要證得空性,當下就是解脫。而真正徹底的解脫,只有成佛才能達到。眾生都應該成佛,眾生也都能夠成佛。當然眾生在成佛之前要經歷三大阿僧祗劫的時間進行艱苦的修行。這種以成佛為終極目標進行修行的佛弟子稱為菩薩。 大約在公元6、7世紀,大乘佛教在印度逐漸衰落,密教開始興起。密教,(或密乘,金剛乘)是佛教吸收了印度原始的婆羅門教的一些思想理論和修行方法後產生的。密教認為原來的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都是佛陀的方便說法,而不是佛的真實義諦。甚至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在密乘看來只是佛的應化身而已。佛陀的真實教義不能為一般信徒所接受,只能由師傅秘密傳授給具備資格的弟子。 密乘的修行方法主要有「持咒」、「灌頂」加持等,如果修行得好的話,便能夠即身成佛。 禪定本來是大乘佛教的一種修行法門。在南北朝時期,印度僧人菩提達摩來到中國創立了禪宗,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禪宗法門。禪宗認為解脫不在身外,也無須藉助經典的指導。解脫之道就在人的內心,只要能夠放下執著,放下自我,便是解脫。 禪宗後來在中國的發展非常興旺,禪宗思想本身也經歷了很大的發展,並對中國的文學、藝術、思想文化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淨土宗也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宗派,因提倡淨土法門而得名。淨土法門主要是對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信仰。 淨土思想認為,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曾經發願說:只要眾生虔誠地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內心真切地希望在死後往生到極樂世界(淨土),那麼在臨終時他就會被阿彌陀佛接引到那裡,永遠脫離六道輪迴之苦。極樂世界顧名思義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地方,眾生在那裡繼續修行直到成佛。 淨土思想號召人人念佛,死後往生淨土。並認為這條道路最簡單、最快捷、最穩妥。 在漢傳佛教地區的各個佛教宗派中,具有淨土信仰的人是最多的|||||他讀作“萬” 卍字的由來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見的符號,讀作「萬」或「室利靺蹉洛剎囊」,是佛陀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據《長阿含經》說,它是第十六種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六說,是佛陀的第八十種好相,位於胸前。《十地經論》十二卷說,在悉達多未成佛時,胸臆間即有功德莊嚴金剛卍字相。 《方廣大莊嚴經》卷三說,佛的頭髮有五個卍字相。《有部毗奈耶雜事》第二十九卷說,佛的腰間也有卍字相。《大般若經》第三百八十一卷說,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卍字。 這個卍字是個吉祥的符號,稱為吉祥海雲,又稱吉祥喜旋。這個符號在佛教之前的印度早已存在,印度教的主神毗濕奴和克里希納,胸前就有卍字相,據說是胸毛。在古印度的傳說,凡能統治世界的轉輪聖王,皆具有三十二種大人相。這個符號在公元前三世紀始被用於佛典。是以《金剛般若經》中說佛是法中之聖王,具有三十二種大人相。 卍字有左旋和右旋之分,到底哪一個是對的,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所謂左旋,是指卍的折曲向左,如卍。所謂右旋,是指卍的折曲向右,如。現時看見的佛像有些是左旋的,有些是右旋的,究竟哪一個對呢?解答這個問題,要放在較大的脈絡中去看。 首先我們要知道,卍字不是在有了佛教以後才有的。在佛教以前的印度早就存在。在印度,這個符號叫swastika,由 Su (吉祥)和 Asati( 有) 兩字合成,是一個寓意吉祥的符號。 此外,在印度以外的地方也有發現。這些地方包括中國、俄國、西藏、日本、埃及、古代的克里特和特洛伊、斯堪的那維亞、蘇格蘭、愛爾蘭、美洲的印第安土著、南美洲的瑪雅、阿剌伯、美索匹達米亞、羅馬和早期的基督教、拜占庭。由於廣泛的發現,因此被視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像來研究,人類學家稱之為「十字紋」或「太陽紋」,一般相信與太陽有關。 在各地的發現中,左旋和右旋的卍字皆有。以中國為例,考古工作者發現,在佛教傳入以前,在甘肅、青海、廣東、內蒙等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曾發現過卍字圖案。而在各地陶器和絲綢上發現的卍字,有左旋的,也有右旋的。 有學者認為左旋和右旋具有不同的意義。一說右旋的卍字代表太陽在北半球由東而南,然後在西的方向。而左旋的卍字代表黑夜。在印度,右旋的卍字代表父神的力量。而左旋的卍字代表母神的力量。還有一說法認為右旋的卍字代表生命的力量。而左旋的卍字代表邪惡的力量。 這些都是一些學者的猜測,由於卍字的發現相當普遍,而且不像是從某一地方傳開的,於是學者猜測它一定與人類的一樣重要而又普遍的事物有關。有些則猜是一種古代易於防守的城堡的造型,有些猜是代表太陽運動的方向。 佛教傳入中國後,卍字也傳入了中國。但這一符號如何翻譯,卻大傷腦筋。鳩摩羅什和玄奘都把它譯為「德」,菩提流支在翻譯《十地經論》時把它譯作「萬」,那是取萬德圓滿之義。到武則天的時代則乾脆把這個符號的音和義分開。她欽定 讀音為「萬」,意思是「吉祥萬德之所集」。至於左旋右旋孰妥,唐代慧琳法師撰《一切經音義》,是以中國佛典中卍字相以右旋居多。但即使到了現代,這個字是左旋是右旋還是很不統一的,如《辭海》上寫作「卍」, 在現代,由於希特勒曾用一傾斜的右旋卍字作為納粹黨的徽號,因此許多不明東方傳統的西方人士,看見佛教也採用這個符號,便覺得很驚奇。其實那是不同的,佛教的卍字是中正平衡的,而納粹黨的卍字則是 45度傾斜。前者代表吉祥、生命和創造的力量,後者則代表毀滅的力量。至於希特勒為何選用這個符號作為納粹黨的徽號,則有不同的說法。 一說是他請考古學家研究,有甚麼符號是可以用來代表雅利安族的,於是找出了 字 。但其實在雅利安族入侵印度以前1000年,這個符號已經在印度存在。一說是他小時在教堂曾見過這符號,覺得有神秘的力量。一說字其實是希特勒的黨衛軍 (Schutzstaffel),簡稱作 SS 的兩個 S 字疊成的。據說這個徽號的設計者原先是設計作向左旋的,但希特勒堅持要作右旋。其原因可能是希特勒曾向西藏的喇嘛學習,而喇嘛教的字便是右旋的。 將神聖的符號作顛倒運用,並非罕見的現象,如敵基督的像徵是個倒轉的十字架。在印度神話中,毗濕奴曾化身獅首人,是以埃及有倒過來的獅身人面像。在西藏密教,對每一個佛教的神衹都造了一個相應的密教神祇。是反其道而行,且有足夠力量與正道神祇對敵的意思。 2007-03-02 21:17:57 補充: 卍字(英文為swastika)在梵文中作Srivatsal aksana,音譯為「室利踞蹉洛剎那」。北魏菩提流支在所譯《十地經論》卷十二中,譯為「萬」字;而鳩摩羅什和玄奘都譯為「德」字,取萬德莊嚴之意,強調佛的功德無量。現在一般認為「卍」字符之所以讀「萬」音是武則天於長壽二年(公元693年)定的,在宋朝人編的《翻譯名義集》卷六中說「主上(武則天)制此文,著於天樞,音之為萬,謂吉祥萬德所集也」.........http://www.epochtimes.com/b5/6/1/6/n1180107.htm重有好多
arrow
arrow

    vbt157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